國際消息時事

奧地利隊伍《No Kangaroos》跳脫舒適圈 盼能以真誠的處事態度脫穎而出

《No Kangaroos》由五名來自奧地利商學院的學生所組成,首度參加智慧鐵人創意競賽的他們年僅17歲。在自我介紹中,他們提到自己非常榮幸能夠參加今年的競賽,並且會以最大的努力迎接任何挑戰。

《No Kangaroos》首次來台參加IICC。(攝影/蔡采紋)

 至於隊名的由來,成員Adrian Ernst表示他們為了區分自己與澳洲的差別,才因此這樣命名自己的隊伍。《No Kangaroos》是一個在奧地利當地特有的文化,由於許多外國遊客都會把奧地利與澳洲搞混,每當他們到奧地利時,都會詢問當地人哪裡可以找到袋鼠,奧地利人也因此在各處(商店等等)貼上「No Kangaroos」的標語。

《No Kangaroos》對於此次參與智慧鐵人創意競賽的心得,他們表示原先並沒有什麼預期,但實際參加後覺得非常驚喜,因為競賽的規模很大、也相當有架構,他們很高興可以參加這次的智慧鐵人競賽活動。

他們也提到自己在參加智慧鐵人創意競賽之前,研究了主軸任務的五個主題提示。此外團隊的工作分配也是進行列點讓成員們認領自己的工作,可見他們的團隊運作很有原則並且和諧融洽。在闖關的過程中,成員Michael Petzl則表示與關主的溝通以及理解上是最大的困難,因為區域的邏輯思維以及口音的關係,有時候會使他們對於關卡的規則並不清楚,但這卻也增加了這個競賽中的趣味性。

而對於台灣的印象,成員Elma Besic表示台灣與奧地利相比潮濕很多,也相當炎熱,而他們也異口同聲地表示最喜歡台灣的便利超商,每當在路上看到便利商店時都會走進去繞個幾圈,因為超商有冷氣,讓他們覺得非常舒服。Adrian Ernst更開玩笑地表示,他們的合照有70%在世新大學、2%在台灣的街頭、而剩下的28%就是在台灣的便利超商。

從奧地利遠赴到台灣的《No Kangaroos》不畏懼任何的挑戰,期許他們透過智慧鐵人創意競賽能打破原有的慣性思維以及開闢創新的視野,在未來能看見他們在不同的地方發光發熱。(記者黃子宜、楊采璇/台北採訪報導)